
美國總統拜登于4月29日迎來上任100天,國會發表執政百日演講,首次向國會兩院闡述施政綱領,并將中美競爭關系比作“世紀之爭”,這標志著拜登政府的內外政策體系已經基本成型。艾利艾智庫基于對拜登政府100天以來對華政策的追蹤研究,認為拜登政府已將對華政策與美國國內政策深度捆綁,“戰略競爭”將成為未來四年美國對華關系的主基調。
政府與國會兩黨形成對華政策“合力”,推動“全面長期、制度化”的對華競爭策略
1.拜登政府利用“中國議題”凝聚美國政治共識,對華戰略服務于國內政策主張。拜登上臺后嘗試轉變特朗普時期白宮與國會相互對立“死鎖”,無法形成對外政策合力的情況。利用民主黨在國會的優勢地位謀求對華施壓的“政策合力”。在此背景下,拜登希望通過“中國議題”把國會從“掣肘施政的障礙”轉變為“推進施政的利器”。拜登本人、內閣官員和國會民主黨議員多次強調“兩黨團結”對與中國展開競爭“至關重要”,拜登將預算達4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與對華競爭政策進行強關聯,強調美國“不能坐視中國向前而自己一事無成”。
2.利用國會優勢推出全面長期對華競爭法案,推動對華競爭政策落實到法律及制度層面。拜登就任以來,美國國會一改特朗普時期零散、存在斡旋和扭轉空間的對華施壓措施,轉變為更加全面且難以推翻的法案,最終服務美國對華戰略競爭愿景。如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近日通過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以及即將審議的《無盡前沿法案》(Endless Frontiers Act),即是在特朗普時期共和黨原有措施的基礎上,重新加入大量兩黨共同支持的對華強硬議題所形成的“一攬子”法案。由此可見,拜登政府希望未來進一步塑造美國行政當局和國會的“政治向心力”,促成“政府+國會”兩大權力機構的相互配合,以漸進推行逐步強硬的對華政策,并將這一戰略落實到法律及制度層面。
“優化”特朗普時期對華施壓手段,尋求全面解決方案
1.拜登政府繼承并試圖完善特朗普時期的“全政府對華戰略”。拜登政府希望通過人事布局扭轉特朗普執政后期其班子“各自為政”的權力格局,傳統民主黨建制派對華精英在拜登時期全面回歸,力求在國務院、國家安全委員會、司法部等部門形成步調一致、相互配合的局面,進而強化拜登對美國對華戰略的掌控力。這將使拜登政府各部門對華措施聯動性和權威性上升,并更難以被“單獨擊破”或從正面叫停。值得關注的是,拜登政府也明確表示,將不顧美國企業的反對,繼續執行特朗普時期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的限制規定。
2.在戰術打法上尋求全面解決方案,減少特朗普式“定點打擊”。特朗普執政時期多采取“快、準、狠”的方式,通過行政命令、備忘錄等形式對中國企業和旗下產品進行“定點打擊”。拜登政府則暫停相關行政命令,著手制定一套“全面”的解決方案。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客座研究員安剛在《世界知識》撰文認為,拜登政府想要制定的不僅是這一屆政府的政策,更是美國的“長期戰略”,須具備跨政府、跨任期特點??傮w來看,拜登政府針對單個企業出臺行政命令的概率較小,更有可能選擇借由多項“一攬子”法案,加大在行業、產業層面的對華施壓力度。
以“科技競爭為綱”深化對華競爭場域,與中國搶占未來科技主導權
1.拜登政府正發力高新技術領域,維持其對華競爭優勢。拜登上任后即判斷“中美實力對比已發生重大變化”,多次強調要確保美國在科技研發方面的領先地位,空前加大國內投資和政策扶持力度。以此彌補美國實力缺失的短板,并為其國內政策施行爭取更多空間,最終達到“從強勢地位與中國展開競爭”的目的。拜登在首場記者會上表示,計劃將科技領域的投資提升至美國GDP的2%左右,并強調“中國在這方面的投資遠遠超過美國,因為他們的計劃是擁有整個未來”。國會兩黨力推的《無盡前沿法案》也要求政府向改組后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投入1000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先進通信、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究。
2.拜登政府正設置更廣泛的對華議題,不斷深化對華競爭場域。預計拜登將繼續以涉疆、涉港問題為由,進一步遏制中國相關產業發展。特別是拜登政府很可能將清潔能源和人權議題相捆綁,打出“對華施壓政策組合拳”。如馬克·魯比奧等8名共和黨參議員已提出相關法案,禁止美國聯邦資金用于采購在中國新疆地區生產或組裝的太陽能電池板。美國行業組織太陽能產業協會(SEIA)也表態建議會員企業最早在2021年6月之前將供應鏈移出新疆。在拜登大力推動“綠色新政”的背景下,美國或借此類“對華施壓政策組合拳”遏制中國清潔能源領域發展勢頭,維持相關行業領導地位,繼續擴大對華戰略優勢。
著眼于對華全面和長期布局,以維護其全球霸權
1.尋求“重返國際秩序”以維護美國對華優勢與全球霸權。拜登政府上任后多次強調要維護美國全球領導權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如拜登上任后美國立刻宣布重返巴黎協議和世衛組織,并分別就減排承諾和新冠病毒起源調查向中國持續施壓。同時,美國支持了對新任世貿組織總干事的任命,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安全理事會等機構就中國“人權問題”和在緬甸局勢上的立場進行挑戰,試圖重新奪回美國在聯合國等現有全球性多邊框架下的影響力。因此,未來美國或將在多個國際組織中與中國爭奪議事和領導權,充分運用國際規則和國際法將對華施壓“合法化”,最終實現通過國際規則來遏制中國國際參與,維護其全球霸權的目的。
2.聯合盟友及伙伴遏制中國醫藥、稀土、量子計算等產業或技術。“聯合盟友”是拜登及其政府官員在多個場合和文件中的一致表態,拜登政府對華戰略的重心就是與歐洲和亞太的盟友和伙伴國展開合作。拜登政府先后同七國集團(G7)、北約和歐盟重新接觸,并將今年的“四方會談”(Quad)升級為首腦峰會。美國、加拿大及其歐洲盟友曾于3月以所謂“人權問題”為借口,協同制裁中國官員?!度A爾街日報》報道,拜登政府一位高級官員稱,在制裁方面特別需要采取聯合行動,以確保制裁的有效性。
此外,拜登在美日印澳“四方會談”(Quad)峰會上表示,將與澳大利亞、印度和日本建立“Quad疫苗伙伴計劃”,由美日出資增強印度的疫苗產能,此舉旨在對抗中國的影響力。Quad還計劃重新建構稀土供應鏈,研發低成本、低放射性廢料排放精煉技術,以降低對中國稀土依賴。四國還計劃為稀土相關企業提供融資,并起草稀土出口國際規則。
?說明:本文為第三方依據公開信息的分析,不代表相關部門意見。
艾利艾智庫是國內專于互聯網信息領域的第三方智庫機構。每年承接20多個中央和國家部委委托的百余項重點研究課題、專項問題調研,為相關部門全天候、常態化提供決策參考,多次獲得相關部門表揚表彰。